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8820767025

青岛吊车出租

青岛起重机,青岛随车吊,青岛吊车租赁,青岛吊车出租,青岛吊车租赁电话,青岛吊...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郑先生
  • 电话:18820767025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岛港吊车司机操纵钢铁吊臂 屡破世界纪录
新闻中心
青岛港吊车司机操纵钢铁吊臂 屡破世界纪录
发布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3        返回列表
 2001年7月,刚刚中专毕业的王加全,怀着对青岛港无限美好的憧憬和对生活的向往,通过劳务派遣来到了青岛港,成了一名从事粮食、化肥、氧化铝、钢材、啤酒等件杂货装卸作业的吊车司机。不论学历,不论身份,人人都能成才的港口成才理念,坚定了王加全扎根海港、干事创业的信念。从那时起,他勤奋学习,苦练技能,每天早来晚走,别人练一小时,他就练两小时。
 
    夏天的时候港口上非常热,工作服被汗水一遍遍浸透。别人中午休息,我就抓紧时间反复演练,揣摩吊车每个运行环节的操作步骤。 王加全回忆说,别人下班了,他还在复习教练传授的驾驶、维修吊车的心得。就这样,日复一日,从机械原理到操作规程,从熟练保养到规范操作,从单一驾驶到能简单维修,他一样一样学,技能也逐步提高。在39名学员中第一个出徒独立顶车作业,第一个开上了当时全队仅有的4台25吨双能源吊车。
 
       创出亿吨精装作业品牌
 
    自己独立顶车后,感觉责任更大了,所以工作的热情也更大了。王加全说,在吊车作业中,安全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莫过于吊车作为岸吊进行啤酒装船作业了。由于内贸出口啤酒多采用几千吨的小船,受潮汐影响,船舶稳定性不够,装船安全系数小,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质量问题,不但会给货主造成损失,而且会给青岛港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王加全刚开始进行此项作业时,为保证不出现破损,多采用船舱中心落货,边角人力搬运堆码的形式,不但增加了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影响了装卸效率。每当看到装卸工人劳累中无奈地摇头,看到货主焦急的眼神,王加全的心里就充满了愧疚。 虽然自己不能代替他们,但通过提高自己的技能,做到稳准快地将啤酒吊装到合适位置,就能让装卸工人少费一些力,就能让货主赢取一个小时。 王加全告诉记者,他下定决心,要千方百计提高啤酒岸吊装船技能。为了既保证啤酒装船质量,又提升装卸效率,他利用休班时间,到现场仔细观察涨落潮对装船的影响,并与现场管理人员和装卸工人交流切磋,确定最佳吊车支车位置,总结提炼出啤酒岸吊作业操作法。
 
    为了熟悉潮汐变化,他专门制作了潮汐变化表。为了练好技术,回到宿舍中,他将方凳倒置,在中间安装一个模拟操作手柄,在操作手柄四周拴上红绳,不断提高自己操作上的微控技能,每天模拟操作无数次。不到半年时间,王加全练就了过硬的操作技术,凡是他从事的啤酒装船作业,都是保质保量安全高效完成,此后,凡是啤酒装船作业,领导都点名让王加全上,通过他的过硬技术和精湛操作,配合装卸工人,一举创出了亿吨精装的作业品牌。
 
       油改电破解能耗大难题
 
    王加全所在的大港公司流机队,共有50余台吊车,每年仅燃油消耗费用就达1200多万元,能耗成了主要的生产成本。 我记得有一次,正在青岛港一个码头上进行火车装卸大袋作业,忽然意识到周边没有外接电源,如果在这里也安装上油改电设施,实施油改电作业,对于作业周转率高,货物流转速度快的火车装卸作业,相信会降低相当一部分燃油量。 想到这些,他首先向领导提出了在码头增设配电箱,进行油改电的方案,随着提案的逐步落实,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二码头作为建造年限最长的老码头,受环境制约,配电箱无法延伸到码头深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王加全找技术人员了解双动力吊车接电串联作业的可行性,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港区各作业环境,提出了双动力吊车接力作业和流动配电盘接点作业的方案,并全部在实际应用中得以推广。通过实际测算,改用电后,二码头火车作业吊车单车作业,能耗由原来的8.3升/百吨,变为耗电7.6度/百吨,每百吨可节约能耗资金40元左右。当年,27台“油改电”吊车,共计完成火车作业373.01万吨,节约资金153.8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17.9吨,实现了全方位的效益。
 
    他和班组屡破生产世界纪录
 
    入行短短2年多时间,王加全就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司机,成了队里的技术骨干,成长为全国青工技能大赛状元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他和班组同事一起先后创造了2项绝活、2个员工品牌,总结提炼了啤酒岸吊作业,一慢二看三确认,吊车作业安全基本操作步骤,吊车纸浆作业法,五做到操作法和大件精装操作法,先后刷新了集团60余项生产纪录,屡破生产世界纪录。他所在的团队,实现了6年无安全事故。他个人在16年间,共完成起运吨180多万吨。
 
    王加全所在的班组,汇集了老中青三代人。为了增强小组凝聚力,他创新采用圆桌式管理模式,把15名组员,按照老中青搭配,又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小组,组内制定专门的目标,相互取长补短。作为小组带头人,王加全总是把职工的事当自己的事。 2016年的一个夜晚,王加全正准备休息,突然接到一名工友的电话,得知工友的父亲因突发性脑溢血,正在老家即墨市人民医院抢救,需要他立即赶过去照顾。时值深夜,青岛到即墨的城际班车已经停驶,王加全二话不说开着自己的车将工友送回即墨,并跑前跑后帮助办理住院、手术手续,一直忙到凌晨2时许。在工友父亲经抢救脱险后,他才连夜驾车返回青岛。在一个班组,我们就是一家人,生活上相互照应,工作中互相帮助,我们的集体才更团结。 王加全说。
 
    只要肯学肯干,小人物也能实现大梦想。 这是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流机队吊车司机王加全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吊车司机,到青岛港工作16年来,王加全把岗位当舞台,勤学苦练不断摸索,操纵着钢铁吊臂,练就一身好手艺,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屡破世界纪录的高技能人才。今年,王加全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微笑青岛|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王加全
要想把吊车开好了,就好比驯服一匹野马,只有把它的性能搞明白了,才能驾驭的得心应手。王加全在采访时说道。
 
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的一名吊车司机,王加全19年来扎根海港,操作着手柄,挥舞着吊杆铁臂,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生产纪录、总结了一个又一个工作法、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革新。他从学徒工入手,用心磨练吊车操作技艺和窍门,凭借一股钻劲和韧劲,逐渐成长为港上有名的行业专家。
 
回首这段成长经历,王加全坦言,一开始工作并没有想到能够成长到今天的模样,自己也是一点点地干,一点点地积累,希望能够把工作做出彩,人要有奔头,有想法,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来。
 
 
王加全的老家在沂南山区,作为一个山里娃,小时候的他就一直幻想着山外面的场景,心里向往着平原和大海。2001年,由于对海的向往,王加全进入了山东港口青岛港做学徒工。他说,当时年纪小,一心想学一门手艺,而且在这工作每天能够面朝大海,所以就留了下来。
 
 
港口的工作并不简单,每天工作都需要出汗出力,有时候手被磨破,又会感觉到一种钻心的疼,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4个月的时候,王加全被分到了机械队,当时机械队里有好多车种,吊车的操作技术比其他车种要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王加全心里想,既然要学开车,就开一个有难度的,也是对自己的挑战,于是就选择了吊车。
 
作为一个山里娃,王加全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培训的时候每天早来晚走,苦练吊车操作技能,别人练一小时,他就练两小时;别人中午休息,他就顶着炎炎烈日插空练,反复揣摩吊车的操作步骤;下了班还会到作业现场观看老师傅们作业。就这样,仅用了三个月时间,王加全便在39名学员中第一个出徒,而且第一个开上了25吨的双能源吊车。
 
 
凭借出色的表现,2013年11月,王加全被选中参加在青岛港举行的首届全国港口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备战期间为了练出人机合一的境界,他关掉车灯,仅借助教练场的灯光,凭着感觉找感觉,天天练到大半夜。比赛时,面对各港口的精英,王加全调整好状态,稳稳地轻变幅、慢转杆,微调着钩行路线,将水桶下方的钢针准确无误地扎入靶心,一举摘得吊车项目的桂冠。
 
模拟上千次
 
创造18亿瓶啤酒装船无破损的佳绩
 
慢慢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王加全的操作工艺掌握得越来越全面。但是港口的货种比较多,每一个货种都有每一个货种的操作工艺。作为一名技术熟手,王加全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装卸效率。
 
在他看来,要提高装卸效率,首先要形成一个好的操作工艺,怎么才能更好更快地把货卸下来,让车赶紧回去拉货,货品应该怎么堆放以及车停的位置,每一项都有大学问;其次要和工人打好配合,码头货品装卸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彼此配合形成默契,才能提高装卸效率。配合不好,你要这样放,他要那样放,一个争执下来,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在日常工作中,操作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莫过于啤酒装船作业了。一方面啤酒是易碎物品,稍微颠得重了或者起得急了都容易发生磕碰;另一方面装啤酒的船多采用几千吨的小船,一有风浪,船舶的稳定性变低,就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给货主利益和港口声誉带来影响。最开始的时候,港口啤酒作业多采用船舱中心落货、人力向边角搬运堆码的工艺,工人劳动强度大,装卸效率低。王加全就想通过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稳、准、快地将啤酒吊装到船舱中的合适位置,让工人们少出力、少流汗,同时满足货主优质高效的要求。
 
为此,王加全用心钻研操作工艺和窍门,在现场仔细观察涨落潮对装船的影响,并与作业人员交流切磋,确定吊车支车的最佳位置,抓住每钩货最好的装船时机,提炼了“啤酒岸吊作业”操作法。为了练好技术,他在宿舍里将方凳倒置,在中间安装了一个模拟操作手柄,手柄四周拴上红绳,每天模拟操作上千次,不断提高自己操作上的微控技能,身边的同事开玩笑说他“走火入魔”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练习的王加全磨练出了过硬的操作技术,为公司创造了18亿瓶啤酒装船无破损的佳绩,打造了亿瓶精装作业品牌。
 
会干巧干用心干
 
做技术能手要有钻劲和韧劲
 
作为新时期的码头工人,不能光靠出大力流大汗,还得会干巧干用心干,这是王加全在工作中一直坚定的信念。所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积极投身以降低能耗、提升安全为主攻方向的创新技改工作。
 
据了解,王加全所在的青岛港大港公司流机队共有50余台吊车,每年光燃油消耗费用就达1200多万元,成本支出很大。受门座式起重机用电力驱动的启发,他向领导提出了在二号码头增设配电箱,进行油改电的方案。随着提案的逐步落实,项目出现了新的问题,二号码头由于建造年限最长,受环境制约,配电箱无法延伸到码头深处。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王加全亲自跑现场熟悉环境,找技术人员了解双动力吊车接电串联作业的可行性,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双动力吊车接力作业和流动配电盘接点作业的方案,并在实际应用中得以推广。
 
实施油改电后,单台吊车装卸火车时的能耗,平均百吨成本约降低40元,节约燃油27.3万多升,节约资金153.8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千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王加全说,遇到困难也不要紧,关键就是想出好的办法来,多思考,多研究。要做技术能手,就是要有钻劲和韧劲。
 
 
凭借会干巧干用心干的理念,王加全逐渐成长为港上有名的行业专家,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创造十几项绝活和员工品牌,带领团队完成22项革新成果,总结提炼出“吊车大件精装操作法”等5个工作法,并参与创出集团级及以上生产高效及纪录百余项。他所在的班组实现了17年安全无事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王加全主动放弃和家人陪伴的机会,坚守在战疫第一线。并在第一时间建立起了大队防疫数据库,研发了轨迹网上申报系统,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效率和准确率,确保了全队427名职工的平安。为认真落实港口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要求,王加全勇当港口战疫情、谋发展的急先锋,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先后创出昼夜吞吐量10.9万吨、昼夜火车装卸776节等26项生产纪录及高效,把量效齐增、业绩为王,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绩效。
 
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有知识、懂实践、会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入港工作19年来,王加全把职业当事业,把岗位当舞台,用心钻研,勤学苦练,先后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特别关注最美青工,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在被问及获得荣誉时的感触时,王加全却说:荣誉只是一个光环,终有一天会褪去。只有不断创新,人生才能绽放光彩。未来他会继续在青岛港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传承新时代振超精神,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不断为港口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